为提升普法针对性、时效性,大力营造全民学法懂法遵法守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石林县西街口镇深化作风革命、效能革命,以“四步走”多措并举,全力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走深走实。
工作小组帮,筑牢普法“安全墙”
自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以来,市专项普法第六工作队定期到石林县西街口镇开展走访督导工作。在专项行动开展期间,工作队指导西街口镇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指挥部锚定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工作、完善工作方案,为推进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工作组坚持一案一会诊,一周一分析,对重点区域、重点问题、重点对象逐一“过筛子”,做到分析研判规范化,排查调解精准化,实时动态调整,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处置意见。始终聚焦普法重点区域和重点对象,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深入普法第一线,身体力行地开展“地头普法,埂边调解”,有效推动专项普法与基层社会治理相融合,将专项普法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全力推进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各项工作。
专业队伍讲,铺开普法“新阵地”
随着土地经济价值的不断提升,石林县西街口镇邻里纠纷、山林土地纠纷、合同纠纷等呈上升趋势,为此,石林县西街口镇秉着“一案一普法,解纷普法两不误”的原则,邀请法律专业人员到西街口镇开展专题普法讲座8次,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读法律条文,将案件涉及的法律知识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及矛盾纠纷中,达到“讲解一案、普法一片”的工作效果。
组织全镇10个村书记、综治专干、法律明白人、网格长、十户长等300余名普法队员开展系列培训,丰富了西街口镇普法队员相关知识的理论储备,激发了普法队员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打造一支“在群众身边永不走、找得着、用得上”的普法队伍奠定了基础,也为平安西街口建设提供良好的法治保障。
群众力量宣,推动普法“沁人心”
石林县西街口镇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被称为中国大三弦之乡。“听见笛子三弦响,人人脚杆都会痒”,彝族大三弦强烈的感染力可见一斑。为有力推动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石林县西街口镇积极探索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法治宣传的融合发展,邀请石林民间艺术团喃咪艺术团创作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普法歌舞节目,让群众自己普法,将普法宣传融入到撒尼彝族歌舞中。
“田边地角不争执,家庭暴力不能做,保护儿童要做好,善待老人要做到……”伴随三弦铮铮节奏,喃咪艺术团的队员们用撒尼传统叙事长调,在2023年中国石林国际火把狂欢节“魅力石林大舞台”上弹唱起自编曲目《普法宣传靠大家》,歌词通俗易懂、朗朗上口,既体现了彝族特色,又传播了法治理念,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多方力量聚,党建引领“新格局”
坚持党建引领,凝聚多方力量充实普法强基工作。针对矛盾纠纷当事人、法律意识淡薄人员、不良行为青少年等重点群体,石林县西街口镇积极作为,联合市专项普法第六工作队、石林县检察院、县妇联、西街口派出所、西街口司法所等部门,组成专项工作组,主动上门调解纠纷、一对一普法,并邀请石林县关爱未成年工作小组的社会工作者和心理辅导师参与普法,对有需要的家庭及个人进行介入心理帮扶和疏导。
随着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的不断深入,石林县西街口镇积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帮扶,切实为辖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不断践行抓牢源头性疏导、联合帮、扶实质性化解三个诉源治理发力点,形成“立体化、多维度、全方位”的普法模式,推动普法强基工作见实效、见真章,将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落细落实,不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石林县西街口镇通过“四步走”工作举措,推动了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工作的有力有效开展,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日渐浓厚,广大干部群众法治观念、法律素养不断增强,连续8个月保持电信诈骗“零发案”、刑事案件及矛盾纠纷同比下降的良好态势,为维护全镇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西街口、法治西街口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