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三大建设/平安建设

石林县公安局“4433”举措抓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发布时间:2022-07-11 17:49:08作者:石林县公安局来源:石林长安网

今年以来,石林县公安局深入贯彻优化营商环境部署要求,切实增强“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大局”的思想和行动自觉,以“4433”举措持续抓实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不断拓展服务企业的新领域,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全力护航石林县经济高质量发展。

1


一、聚焦“打防管控”四剑齐发,社会环境更加安全。一是主动出击,全链条严打违法犯罪。树牢“打击犯罪是公安机关的主业”理念,坚持源头管控、中间拦截、末端打击,严打跨境违法犯罪;整合人才资源,建立行业信息直推共享机制,组建最优反诈团队,打造最强反诈前沿阵地;紧扣市场经营主体,重拳整治各类侵犯企业权益、破坏市场秩序违法犯罪。今年以来,侦破偷越国(边)境案、破坏市场经营秩序、涉经济类案件53起,打处24人;抓获电诈嫌疑人103人、破案41起,劝阻被骗事主64491人次、拦截资金600余万元,止付冻结被骗资金194笔、共513.04万元。二是把握主动,全时空密防风险隐患。研究制定石林县公安局领导班子联系企业制度,深入推动“千名经侦民警进千企”大走访活动,对全县的公司、企业、楼宇铺面、金融机构,尤其是超范围从事涉众金融业务机构开展风险摸排;印制海报、折页2000余份,播放专题宣传片、标语,利用每月平安石林建设宣传月、“5.15”打击防范经济犯罪等宣传活动,在农贸市场、银行、学校等人员聚集场所加大电信诈骗、涉企等安全宣传。今年以来,共计走访群众28025人次、企业100余家,帮助企业解决困难16个,化解矛盾纠纷34件,矛盾化解率达率达100%,未发生赴省市进京非访事件。三是打通壁垒,全方位联管市场行业。建立党政机关矛盾纠纷联排、联防、联调机制,对突出风险隐患及时以预警信息的形式向石林县委、县政府及石林县委政法委进行专题报告;对在公安治安管控、扫黑除恶等工作中发现的行业漏洞,及时向相关单位(部门)制发《公安提示函》,推动问题整改。近年来,向自然资源、卫生健康、金融通信等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街道)制发《公安提示函》15份,提出意见建议22条。四是情报先行,全天候把控社会治安。推动“情指勤督舆”一体化实战化,坚持每日情报会商会研判风险隐患,实现风险隐患类信息流转归口统一,确保上情下达、内容动态共享;完善重点人员24小时动态监测预警工作机制,将31名常住外国人纳入实有人口管理,稳控风险人员;推动“交巡所”智能融合,在城区精准投放警力、定点巡守44个重点区域,夯实基础治安防控工作。截至目前,编发“情指勤督舆指令”15条,收集汇总相关信息300余条,上报预警信息17期,情况快报6期。

2


二、紧盯执法提升四项保障,法治环境更加公平。一是严格执法,维护市场秩序。遵循罪刑法定原则,坚持“一案一表”审核,严格区分罪与非罪、经济纠纷与经济犯罪、正当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重拳治理推诿塞责、隐案瞒案、违规异地执法、逐利性执法等突出问题,持续开展涉经济犯罪积案化解,不断提升民警执法能力,促进执法办案规范化。2022年,刑事案件立案533件,行政案件743起,其中,涉经济类案件41起(涉企6起),破案26起,打处11人,挽回经济损失949.18万元,未发生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败诉(含撤销和变更)、被法院判决无罪、被新闻媒体炒作的案(事)件。二是审慎用权,保障企业权益。坚持“宽严相济”“认罪认罚从宽”刑事司法政策,落实《石林彝族自治县涉案企业合规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的工作办法(试行)》、经济犯罪案件报备审批制度,开启快速返还涉案财物的绿色通道,依法审慎使用财产性侦查措施和羁押性强制措施,最大限度避免侦查办案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2019年以来,立涉企案件26件,除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合同诈骗案重大影响市场秩序案件外,未对其他一般案件采取强制措施。三是无事不扰,护航经济壮大。组织特行、民爆、经文保等中队研究制定石林县公安局对企业“无事不扰 ”制度。按照属地统筹、分级管理原则,统一组织各警种深入企业开展安全检查,在确保企业安全的前提下,科学调整安全检查频度,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同时间、不同警种交叉检查情况。四是轻微免罚,助推企业发展。明确“轻微”界限,对未安装技防系统、单位未设置必要的治安防范设施等违规情形,企业负责人及有关责任人员主观上没有恶意,客观上也未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等实际危害后果,且具备整改条件,经提醒后能够及时整改的,依法免予处罚;确需进行处罚的企业,报治安大队讨论审核。今年以来,针对“轻微”违反规定行为,警告企业5家,责令现场整改问题80个。

3

三、围绕便民利企三向发力,服务环境更加完善。一是建立综合服务窗口“一窗多办”。在石林县政务服务中心建立治安、网安、交警、禁毒、出入境业务“五合一”公安综合服务窗口,按照“前台综合接件、后台分类审批、统一窗口出件”标准运转;在县城周边3个派出所户籍窗口进驻县便民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积极推动西街口派出所户籍窗口进驻西街口镇为民服务中心,进一步深化“只进一扇门”“只到一扇窗”举措。今年以来,公安综合窗口办理综合业务620件。二是深化政务融合“一网通办”。全面推动“一网通办”工作,按照“五级十二同”工作要求认领完善166项公安政务服务事项,落实减材料、简环节、压时限要求,统一线上、线下办事标准和服务流程,为群众企业提供无差别受理、同标准办理服务,真正实现“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目标。今年以来,“一网通办”办结量316件;受理各类户籍业务3837条,增幅达12.79%。三是增配自助设备“就近快办”。针对业务量大、与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车驾管、户政等业务增设自助办理设备,在县政务服务中心、石林风景区、人社办事大厅、县人民医院各配备“e办通”1台;在县政务服务中心、主城区鹿阜派出所各配置身份证、居住证自助办理机1台;在鹿阜所配备出入境自助签注设备1台;车管所在办事大厅放置网络自助服务电脑5台、交通业务自助查询终端1台,设置了咨询台、配备了专职导办员,指导前来办事群众使用“交管12123”,引导群众从窗口“坐等办”变为“教你办”,从“网上办”变为“自助办”。今年以来,各类自助设备办理业务查询8000余次,办理身份证1198张,出具临时身份证等业务152件。

4

四、依托智慧监管三措问效,助力营商环境提档升级。一是优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平台。拓展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覆盖范围,加强对执法检查人员库动态管理,多维度归集整合信息、立体化分级分类评价、全方位综合监督管理,定期组织对各类监管业务系统和数据进行整合归集,强化数据支撑,实现执法互动、数据互通。截至目前,已落实8类8项统一随机抽查事项清单和10类17项部门联合抽查事项清单,《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覆盖率达到60%。二是加强“互联网+监管+督察”系统建设应用。动态调整监管事项目录清单和检查实施清单,完成娱乐场所和特种行业、保安服务业等6个大项29个小项随机抽查监管事项计划;按照“应领尽领”“应编尽编”原则,在省“互联网+监管+监管”系统认领涉及我局监管事项清单39条,目录清单认领率达100%,检查实施清单编制率达87.16%。三是畅通监督投诉评价渠道。依托政务服务 “好差评”制度,“云南公安警务综合评议系统”、市长热线和12389举报投诉平台,深化政务服务满意度评价、优化营商环境举报、投诉,及时做好线索的核查和反馈、问题整改,提升服务水平。2022年以来,政府服务“好差评”系统受理评价业务5214件,好评率达100%;12389举报投诉平台、市长热线等渠道收到举报投诉件72件,无涉企、涉营商环境相关问题线索。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