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石林县公安局鹿阜派出所在石林县局党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立足辖区实际,不断创新“五化”勤务模式,持续加强打击、防范、服务、管理各项工作,有力维护了辖区社会治安稳定。
一、多元化化解矛盾纠纷强基。一是强化源头治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村组、社区、街道“三级”调处机制,对初信初访案件、矛盾纠纷等开展先期调解,就地化解矛盾596起,切实把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辖区连续5年实现赴省进京“零”上访。二是坚持即处即调。立足公安职能,按照“超前排查、抓早抓小、以疏为主、依法调处”的原则,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问计于民”大走访等活动,全方位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41起,做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三是加强联动协作。在派出所设立调解室,建立联席联商制度,推动司法、卫健等职能部门按需入驻,集中智慧、集中资源专攻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今年以来,共联合化解疑难复杂纠纷3起,有效避免了调无果、反复调等问题发生。
二、规范化建设智慧安防小区赋能。一是深入推进物业小区建设。依托县局与信用社、易乾公司、银联签订的“四方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协调社区物业管理等部门,不断加大小区监控设施建设覆盖面,做到防患于未然。目前,共建成智慧安防小区20个,已全部接入公安网,为日常信息采集、人口管理、治安防范等提供了数据支撑。二是深入推进老旧小区建设。坚持共建共治共享理念,主动联合科技公司、移动、电信、联通等职能部门,对41个老旧居民小区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不断扩大智能感知设备覆盖面。目前,共布建联网高清监控探头963路,人脸采集前端123路,道闸13套。三是深入推进城中村建设。以“大屯村”为样板,持续推进辖区城中村智慧安防系统建设。目前,共建成高清视频监控19路,人脸抓拍6路,安装电子门牌716户,社区警务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三、网格化管控重点人员除患。一是抓实精准列控。按照“精准管控、应列尽列”要求,通过见面核查、走访调查、信息核对等方式,对辖区重点人员类别、身份信息、标签不完整、死亡等情况,实时进行修改和变更,确保在库重点人员数据鲜活、准确。二是抓细精准防控。坚持分类施策,对49名重点人口实行“分管局领导+所领导+社区民警+‘六位一体’综治专干”四级联动包保稳控模式;对30名易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积极协调民政、残联、医院、社区及家属,及时送治消除隐患;对7名可能越级信访人员,依托“云南省重点人口动态管控系统”、彩云大数据、滇仁杰等系统平台,每日核查轨迹、见面走访,切实将重点人员吸附在当地。三是抓常精准管控。将重点人员动态情况作为每日晨会会商的重要内容,引导民警跨前一步、主动作为,通过走访谈心等方式开展稳控工作,密切掌握重点人员动向,分类落实管控措施,实现了个人极端暴力案事件“零发生”。
四、一体化建设勤务指挥室提效。一是建强指挥中枢。投资40万元建成勤务指挥室,配齐可视化屏幕墙、电脑等硬件设施,为勤务指挥室建设提供硬件保障。搭建“1+4”即“1名勤务指挥长+值班室、监控室、研判组、内勤组”4个实战专区警务运行体系,赋予指挥长直接指挥、会商研判、督导协调等最高权限,不断建强“智慧大脑”。二是规范运行模式。按照“一盘棋”整合资源、一体化”勤务运行的标准,重塑勤务指挥室运行模式,以警情处置为主线,以街面警力为处警第一单元,以社区、刑侦、治安警力为警情后续处置单元,以监控室、内勤组为第二梯次督办小组,对警情处置、案件办理进行全程督检,实现闭环管理、提质增效。三是做实制度保障。制定出台《鹿阜派出所警情处置工作规范》《勤务指挥室工作指引》等规章制度,对接警用语、指令下达、指挥调度等进行规范;建立健全警情“日清零”和“全警情回访”制度,严格警情监督回访。今年以来,累计回访警情1026起,回访满意率达90%以上。
五、精细化服务广大群众惠民。一是优化窗口服务。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将户政窗口134项业务进驻政务中心,配置“e办通”、居民身份证自助办理等设备,实现网上网下7×24小时全时空服务,户籍、车驾管业务一体化办公。二是优化特色服务。持续巩固预约、延时、错时、代办服务措施,推出免复印、免填表、“彝汉双语”等便民服务举措,开设上门服务、送证到家“绿色通道”,最大限度方便群众办事。三是优化警务服务。以“问计于民大走访”活动为契机,主动走访群众4万余人次,及时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9个,进一步密切了警民关系。广泛开展法律法规及反诈知识宣传,坚决遏制电诈案件高发势头。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6000余份,推广安装反诈APP及“金钟罩”小程序3.5万余人次,受保护人数达14万余人次,辖区电诈案件发案数同比下降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