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全面保障农村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稳定,近期,石林县公安局紧密结合“减量控大”工作,围绕源头、秩序、宣传等主要环节趁势而上,强化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一、强化重点关键,补齐短板弱项。一是多次召开农村地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专题会议,总结前一阶段农村交通安全整治情况,分析研判漏洞和薄弱环节,找准风险点,从路面管控、重违整治、隐患治理等方面下功夫,着力推动农村地区整治工作纵深发展。二是进一步提高对农村道路交通管理工作的认识,要求全体民警、辅警继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连续作战的拼搏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降事故、保安全、保畅通”的理念,提高农村道路的见警率、纠违率和宣传教育率,切实保障农村道路交通持续安全、稳定、畅通。
二、全力排查隐患,夯实安全根基。一是联合交运、应急等部门对农村地区事故多发路段和危险路段开展交通安全隐患排查,对路面坍塌、标志标牌损毁等隐患路段进行认真细致的实地勘查,分析摸排,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二是在事故多发点段、急弯路、视线不良路段、学校门前、雨雾天气易发生侧滑路段,因地制宜增设安全提示标牌,提示驾驶人注意出行安全。
三、加强联合整治,提高管理实效。一是借力乡镇(街道)。深化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一盘棋”理念,联合各乡镇(街道)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监管,建立严密的路面管控网络,切实预防和减少农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二是借力其他警种。加强警种联动,联合乡镇派出所、农机等部门合力攻坚,结合农村交通违法行为的季节性、规律性特点,对农村道路中短途客车和农村面包车超员、超速、疲劳驾驶、客货混装,摩托车无证驾驶、酒后驾驶,无牌无证三轮车、拖拉机违法载人等突出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严格查处,形成严管高压态势和震慑氛围,有效控制和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四、调整勤务机制,加强路面管控。一是实行网格化动态巡逻防控,按照“高峰站点、平峰巡线、低峰巡面”的勤务管理原则,紧盯农村交通管理“死角”和“盲区”,提高路面见警率和管事率,促进勤务效能持续提升。二是落实“设点、控线、管面”措施和“定人、定岗、定时、定责”勤务要求,从严查处超速超员、超载超限、疲劳驾驶、酒后驾驶、涉牌涉证、不按规定悬挂号牌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积极营造严管严查严控的交通管理氛围和高压管控态势。三是充分发挥“两站两员”作用,集中开展劝导活动,劝导纠正农村地区各类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严把出村口、出镇口,做到“有违必劝”,在农村地区形成严打整治各类交通违法行为的高压态势,确保辖区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畅通。
五、加大宣传教育,提升整体质态。一是组织警力走村入户,重点宣传农村群众基本的出行安全常识,倡议提醒拒绝乘坐超员和无牌无证等车辆,驾乘摩托车需戴安全头盔等安全知识。二是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和“双微”平台重点宣传农用车、低速载货汽车、机动和电动三轮车违法载人,无牌无证、无保险、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和不良后果,努力营造文明交通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三是将交通安全宣传活动融入到日常执勤执法中,有针对性讲解严重交通违法行为的危害性,努力提升农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法制意识、文明意识和自身防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