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下午,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推进会在安徽合肥闭幕。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景汉朝作总结讲话。他强调,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孟建柱书记对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提出的要求,深刻领会周强院长重要讲话精神,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将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我们工作的根本标准,明确发展方向,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模式,大力推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跨越式发展。
景汉朝指出,此次会议是人民法院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一次重要会议,是继2014年全国法院信访改革暨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会议后,最高人民法院就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召开的又一个专题会议,会议深刻分析了扎实推进诉讼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意义,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对于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景汉朝要求,全国各级人民法院要深刻学习领会会议精神,把握“大服务、大平台、大辐射”这一职能定位,立足群众需求,明确发展方向,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畅通无阻的诉讼服务。要整合诉讼服务职能,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为群众诉讼、法官办案、科学决策、审判管理提供全面服务。要构建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热线“三位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实现诉讼服务升级换档,方便群众接受诉讼服务;要强化共享发展理念,跳出人民法院办公场所的地域限制,把诉讼服务辐射到人民法庭、基层组织、偏远地区,形成全覆盖、网格式的诉讼服务体系。
景汉朝要求,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通过热情周到的诉讼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点赞。要强化平等服务意识,统筹推进诉讼服务均衡发展,促进城乡诉讼服务平等化,推动西部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诉讼服务实现质的飞跃;要强化民生服务意识,对于涉及困难群体、农民工讨薪、妇女儿童等案件,要优先立案、审查、保全,快速送达、调解、执行;要强化市场服务意识,探索在诉讼服务中心引入具备市场服务经营资质的第三方,进一步节约司法资源,提升服务专业化水平;要强化规范服务意识,明确诉讼服务中心窗口设置、岗位职责,完善行为规范,细化登记立案、委托调解、司法确认、小额诉讼等规定,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要强化精准服务意识,从细节处着手,从群众、当事人的具体需求项目入手,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实现服务精准化。
景汉朝强调,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建设必须着眼长远、超前思维、统筹谋划,积极创新诉讼服务方式,不断延伸诉讼服务空间。要主动适应“互联网+”时代要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推广网上服务,让信息多提速,百姓少跑路;要完善自助服务设施,配备触摸显示屏、查询打印一体机等设施,让当事人更加便捷地开展诉讼活动;要突破单一由法院工作人员服务群众的思维定式,引进多元服务,激发多方参与诉讼服务热情,整合诉讼服务资源,形成工作合力;要充分运用网络、移动通讯、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探索跨域服务,方便人民群众诉讼。